浙江1县(开化)3镇入选国家级试点名单,它们将成为全国样板
| 招商动态 |2016-12-09
近日,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,要求2016年年底前启动试点,到2018年取得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,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;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有序推广试点成功经验。其中浙江省有衢州市开化县等4地入选。
此前,国家发改委已公布两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,浙江有宁波市、嘉兴市、义乌市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和台州市入选,至此,浙江已有9地入选。
那么,新入选的这4地将如何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?随小布一起了解~
1
衢州市开化县
开化县位于浙江省西部,山水优美,生态环境十分优越,是钱塘江源头。
目标
到2020年,城镇化率达50%,中心城区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75%左右;美丽县城基本建成,美丽集镇特色镇、美丽乡村、美丽庭院数均占全县集镇特色镇、乡村、庭院总数的2/3左右;美丽经济成为县域经济主形态,占比约达76%;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县市前列。
任务
升级建设绿色多彩现代的美丽县城。科学划定城镇城市发展边界,构建绿色集约城镇化模式。
共推共享绿色美丽的城乡一体化。深入推进美丽集镇特色镇建设综合改造试点,实施村庄绿化美化,推动精品农业、农家乐、休闲农业、精品民宿等业态蓬勃创新发展。
培育做强绿色开放的美丽经济。突出省际生态文明旅游融合发展,加快健康养生产业品牌培育,实现加快工业生态化转型升级。
鼓励返乡居民绿色共享的创业就业。制定美丽经济创业就业鼓励政策,对返乡居民创办的企业前三年给予一定比例的租金补贴,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辅导。
升级建设绿色和谐的生态文明。深化“多规合一”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,贯彻执行“多规合一”,实行一本规划、一张蓝图绘到底,高水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。
2
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
织里镇因织造兴盛而得名,是中国童装名镇、中国品牌羊绒服装名镇、国家生态镇、中国综合实力百强镇、浙江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。
目标
到2017年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1%,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75%,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000元,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.5:1。到2020年,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障碍基本消除,建成全国产城人融合示范镇、农民工融入城镇先行镇、新型城镇化样板镇。
任务
探索三生融合空间协调机制。建立城市有机更新机制,明确童装生产经营引领示范区、优化提升区、限制发展区和整治规范区,推进老镇区改造,完善生产生活配套服务。
构筑产业转型跨镇联动机制。完善以梯度转移为重点的童装产业转型升级机制,深化织里与安徽等外省产业异地转移合作,加快童装企业电商化转型,提升“织里童装”区域影响力。
创新城市管理综合优化机制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,深化织里镇强镇扩权,探索“大部门制”改革,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。
强化公共服务均衡共享机制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,建立健全卫生服务体系,完善社会保障体系。
形成要素利用绩效提升机制。创新有利于产城人融合建设的金融支持机制,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,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模式,吸引社会资本投资、建设和运营各类项目。
3
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
钱清镇地处杭州湾南岸。去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3%,地区生产总值、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172.3亿元和74.2亿元,先后被评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、全国轻纺原料市场名镇,是浙江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。
任务
实现工业经济较发达乡镇向绿色小城转型的目标。到2020年,投资、核心区人口较2016年增长一倍,传统产业产值、Ⅳ类及以下水质河道较2016年减少一半,实现“双倍增”和“双倍减”的绿色目标。
任务
推进结构提质优化,健全轻纺名城绿色化发展机制。推进特色工业提质做强,五年完成工业有效投入100亿元,建设“绿色工业小城”。
推进空间集约利用,发挥产城一体绿色化布局机制。着力加快核心区人气集聚。
推进设施功能提升,完善公共服务绿色化供给机制。
推进环境立体整治,深化水乡生态绿色化管控机制。
推进城乡全域统筹,建立城乡要素绿色化配臵机制。
推进体制创新示范,探索简政放权绿色化服务机制。
4
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
汤溪镇地处金衢丽三地边隅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.5%,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7.5%。汤溪镇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、促进区域统筹协调,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汤溪镇山水人文资源丰富,是国家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、浙江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任务
到2017年,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5%左右,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5%左右,城镇化率提升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。
到2020年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%左右,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8%左右,基本建成一二三产融合、山水田城相嵌、服务优质均衡的宜居宜业宜游小城镇。
任务
两区整合,完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。完善金西片区统筹开发机制、完善两区产业转移促进机制、创新“互联网+”协同发展机制、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机制。
优化布局,完善产城融合发展机制。积极开展“多规合一”工作,完善产业转型导向机制,创新农业规模化、组织化、标准化发展机制。
因地制宜,创新金西区域协调机制。推进工业园区统一规划、统一品牌,建立和完善三镇重大产业项目协调机制。
降低成本,创新土地供给保障机制。深化国家低丘缓坡开发试点,开展“坡地村镇”试点,创新实体经济用地供给机制。
资源下沉,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。
以人为本,创新农民就业创业机制。创新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,建立健全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引导机制。
多元持续,创新城镇化投融资机制。优化政府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机制,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城镇化建设机制。
资源整合,创新农村新社区建设机制。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机制,探索“多村一社区”建设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