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启贵:带领村民致富的“领头羊”
| 招商动态 |2016-09-02
谈起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的汽摩配产业,不得不提到洞溪村,这是白龙桥镇汽摩配产业的起点。1995年底的洞溪村可谓“一穷二白七分债”,全村集体负债近5万元。时任白龙桥镇洞溪村的党支部书记潘启贵,将“以工强村,兴工富民”作为带领村民致富的发展思路。如今,洞溪村已经成为入园企业145家的工业园区,工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,税收2.5亿元,连潘启贵自己都没有想到,这些年洞溪村会发展得这么好,村民能过上这样好的日子。
1996年,潘启贵被评选为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溪村党支部书记。村里没有经济区位优势、没有优越的地理环境,没有沿海侨乡的得天独厚,怎样能让村民摒弃单一农业经营的方式,融入工业化的洪流,这是潘启贵成为村支书后思考的第一个问题。
根据自己办企业的经验,潘启贵提出了以工强村、兴工富民的发展思路,村里决定招商引资。局面打开以后,新的问题接踵而来,那就是土地问题。“全村一共就800多亩土地,厂算是一个个进来了,那土地就快没了啊,同时一些企业更是因为资金困难而开局不利。”潘启贵说道,那是1997年,为了解决这一难题,他想了许多办法仍是不满意。
一天早上,潘启贵突然来了灵感:“厂里不是资金困难吗,那我们不要他们买土地,让村民把土地折价入股厂里,到年终分红,这样新办的企业岂不就更容易,负担也轻了,村民的土地也能不断增值,一举两得啊。以工强村,实现村企互赢。”于是,洞溪村工业化的思路由此而来。
有了“将土地折价入股企业、到年终村民享受分红”的想法后,村两委决定先修建基础设施。1996年,潘启贵和班子成员一起向社会筹资12万元,在洞溪村建造了第一幢厂房。1997年,潘启贵从自己厂里拿出资金,对村庄进行改造,做路、挖沟、修自来水塔,建造一个洞溪工业园。
之后,在潘启贵和村两委的发动下,村里共筹资150万元,用于建造厂房,转让给引进的企业。企业创办之初,资金困难是普遍问题。潘启贵决定以村集体名义集资并由他个人担保,每半年分红一次。就这样,又先后集资400万元,为新引进企业解了燃眉之急。
随着旧房子的改造,村庄环境越变越好,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来洞溪村办厂的企业也越来越多。2008年,洞溪村已建成占地1500余亩、入园企业126家的工业园区,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,村民人均收入达1.5万元,戴上了“华东汽配第一村”的桂冠。洞溪村从当年工业产值几千万元,到如今的35个亿;税收从几千元到现在的2.5亿元。本地企业也从小打小闹成长为汽摩配行业中的龙头企业,如东联变速箱、东联齿轮、新华齿轮等等。
自潘启贵担任村支书初期,他没有领过村里一分工资补贴,反而初期为村集体垫付了100余万元的资金,还积极组织村里建成工业园区、办水电路和旧村改造等公益性事业。出差期间,潘启贵从来都是自掏腰包,从不在村财务中报销。一直以来,村两委也积极效仿,村里没有支出一分差旅费、招待费,正因如此,工业园的企业投资者们也对潘启贵赞赏不已。
自担任洞溪村支书以来,潘启贵多次被评选为婺城区人大代表、区优秀共产党员、市劳动模范、省优秀共产党员、省劳动模范……说起这些荣誉,潘启贵却把其当作不竭的动力。有空的时候,潘启贵喜欢到村里走走看看,看着村里越变越美,村民条件越变越好,心里不甚欢喜。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应该为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而努力,应该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。”他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